什么是标准。
我在某个群体。群体里的大多数是这么做的。
于是我把它看作是标准。
身在其中时总是更加不自知,一旦变为旁观者,就会发现这事很蹊跷。
在布拉格青旅碰到的马来西亚姑娘,在说起她的某些新加坡同学常常拿她的马来式华语开玩笑时,半是好笑半是无奈地吐槽:“他们说的也不是标准华语啊。”
英国老男人Hugh Laurie在美国的访谈节目中常常被主持人调侃口音问题。他说:我知道很多美国人以为自己的口音是Scale 0,其他的都是accent,而事实并非如此。
其实哪里有什么是非对错或者高下之分,只是不同而已。
而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这种下意识的“排异”。随便回想一下,记忆里可曾有过个把小胖子、小矮子、小黑炭(包大人对不起)、“优等生”中夹杂的“差生”、活跃分子里夹杂的书呆子?
口音是个经常被拿来把玩的话题,北方人调侃南方人前后鼻音不分、平翘舌音不分、或者l/n不分、h/f不分,南方人压着一肚子“你们把自己的方言定为普通话的标准你们了不起”的火也能回上一句:你能不能把舌头捋直了说话?
烹饪也是个风口浪尖的话题。甜豆花咸豆花甜豆浆咸豆浆甜粽子咸粽子的论战已经让人疲乏了,酸甜苦辣咸,中国各地都有各地的标准,跨省游时若想好好平常当地风味,首要的任务就是抛下自己的“标准”。而这些“人民内部矛盾”到了国外又变成另外一层的“敌我矛盾”,外国人不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做菜都要放那么多油,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怎么什么菜往水里一煮倒上点酱汁就心满意足。
总之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,对自己身边的人耸耸肩摇摇头:“你看那个人好奇怪耶。”
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对近期总是被我们嘲笑的英国人民道个歉(不好意思真的笑足了一年份的量。。):虽然总是笑你们的黑暗料理,可能从你们的角度来看,中国料理才是黑暗界的一朵奇葩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什么是好的选择。
我做一件事。之前有很多人也做过这件事。他们之中最优秀的部分大都选择了某样东西。
于是我把它看作是好的选择。
又或许我只是想要通过它来证明自己和那些人一样优秀罢了。
有时候觉得,世界上的“人生攻略”是不是太多了。
有时候还想问:你确定你的人生和我的人生是同一款游戏吗?
我想做这样的人,不活在社会的认同感里,不去复刻别人的“成功模板”。Be comfortable with who I am.
我想这样去爱一个人,不去审核其符合多少条“好恋人的标准”,不在乎其在统计学意义上处于正态分布的哪个角落。Just love you as you are.
Today on history:
- 2006: 我爱PS~~~(2)
so, 8g?
永不停止的自我建设而已。
找个对的人,才能更好地把自己建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。
这两个进程不该互相阻塞~
一个人的时候,很难看清自己的各种臭毛病呢。
well, there should be a trade off.
at work, too lazy to use google translater to input again.
Back to work~